Yamaha薩克斯風代言人楊曉恩

Yamaha薩克斯風代言人楊曉恩

放棄報考音樂班,因為一首國旗歌而決定加入學校的管樂隊。

小時候我學的才藝項目非常多,舉凡鋼琴、珠算、作文等等幾乎都學過,我覺得參加這些才藝課是幫我爸媽完成他們小時候的夢想,因為在他們小的時候家庭環境不是很好,根本沒有機會學習。在我所學的多項才藝之中,鋼琴是維持最久的,記得那時候我和表哥表姊們一起學琴,不過他們陸續都放棄了,只有我仍持續不間斷,甚至到了唸大學時,還找老師學琴,那時周圍的親朋好友也都認為我將來應該會往音樂方面發展。雖然我本身很喜歡音樂,但總覺得若從小就被認定往哪方面發展的話,似乎感覺很無趣,因此我後來沒有去報考音樂班,跟其他人一樣進入了普通高中就讀。然而就在我參加中山女高的新生訓練時,學校管樂隊演奏的國旗歌,讓我感動到幾乎要掉淚,優美的和聲與旋律,令人不敢置信國旗歌竟是如此好聽,於是我當下決定要加入學校的管樂隊。

藉由同儕開始喜歡上爵士樂,學習薩克斯風、長笛等樂器。

Yamaha薩克斯風代言人楊曉恩

從小到大我都是一個人練琴,進入樂團後第一次感受到許多樂器合奏所帶來的震撼。那時我是負責次中音薩克斯風,平時除了練習樂團演出的曲子外,晚上經常跟同學跑去PUB聽爵士樂,那時的我已經開始喜歡上爵士樂。至今我仍然很喜歡古典音樂,只是古典音樂十分嚴謹,那會讓我倍感壓力;相對地,爵士樂對我而言比較能夠自由發揮。

後來我加入了底細爵士樂團,認識了許多喜愛爵士樂的朋友,他們經常從國外帶回音樂錄影帶、雷射影碟 (LD) 等等,那時我從那些影片中觀察到,國外的大樂團 (Big Band) 裡,薩克斯風手不但吹薩克斯風,還同時負責吹長笛!我後來認識了兩位菲律賓樂手:Mr. Ben Rigor及Mr. Met Francisco也是如此,前者擅長薩克斯風及豎笛,後者則是薩克斯風及長笛。於是在赴美留學前,我買了一把Yamaha的長笛,到了美國後還特地找了一位巴西老師教我。

因緣際會獲得許多演出機會,同時提升了自己多項樂器的演奏能力。

Yamaha薩克斯風代言人楊曉恩

我本身很喜歡音樂,而且喜好的樂器及音樂類型都非常廣泛,雖然我在國外主要是吹次中音薩克斯風,不過回到台灣之後,許多的演出機會讓我開始去練習其他樂器。

我從小學鋼琴,然而彈的都是古典的曲子,從國外留學回來之後,開始跟朋友學習爵士鋼琴,我認為專精一樣樂器很好,但若能同時會其他多種樂器的話更好,特別在作曲編曲方面也是需要鋼琴的幫助,而且這樣一來也能獲得不同的演出機會。

例如過去我曾經跟一位吉他手,在台北喜來登大飯店負責每星期兩次的長笛現場演出。同樣地,之前參與馬修連恩的音樂會,我也同時負責演奏薩克斯風與長笛,藉由這些工作機會,大大提升了我成為一個「多項樂器演奏者」 (multiple instruments player) 的能力。

獲得百克里音樂學院入學獎學金,隨即赴美深造。

大學我讀的是工學院,不過在研讀了四年後畢業的我,就已經很清楚了解自己並不適合這個領域,於是決定轉向音樂。我首先考進了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就讀。但是,音樂學的研究著重於理論、也偏向學術,而我本身較屬於直覺性的,自覺演奏樂器還是比較適合我。當時正好美國波士頓「百克里音樂學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招考獎學金,我很幸運獲得了入學的獎學金,於是2000年夏天我辦理了研究所的休學,隨即赴美深造。

波士頓當地擁有一百多間大學,百克里音樂學院位於紅襪球場附近,光是那一區就有三所知名的音樂學院,由於文教機構密集,讓整個城市充滿了藝文氣息且活力有朝氣。光是百克里音樂學院校園內,每天晚上就有約四~五場的音樂會同時舉行,那時的生活是白天上課,晚上聽音樂會,之後再練習到半夜,非常充實、有非常多的時間都沈浸在音樂裡。

為了能把握時間多學習,選擇雙主修

Yamaha薩克斯風代言人楊曉恩

在百克里音樂學院,我主修是爵士樂演奏及電影配樂,選擇雙主修是希望能趁機會多學習,再加上我本身喜歡較戲劇化的音樂,所以選電影配樂主要也是圓自己的夢。電影配樂需要很多古典音樂的基礎,因此當時我選了不少古典音樂相關的課,例如和聲課、對位、配器等。除此之外,我也得要學習如何用電腦錄製成MIDI檔,從電影配樂這堂課,我學了不少製作音樂與作曲編曲的技巧。百克里音樂學院十分注重學生自己動手去作,例如和聲課程,在台灣可能就是老師在台上講,學生在台下聽,然後交報告、期末考。但在百克里,他們把每一位學生都當作是一位創作者,因此我一個學期裡光是和聲這堂課就創作了十首曲子,而且每一首曲子還必須找人來錄音。因此,同學之間必須要互助合作,才能完成學校給的功課。當時我們除了上課外,最常做的事是找同學一起合奏。我回想那時在學校裡為了錄製曲子所做的準備工作,其實就是我現在經常在作的事,宛如縮影一般。學校採用的教育方式,我覺得十分受用。特別是我的個性比較內向,透過那樣的練習幫助我克服了害羞,如今我自己在邀約及安排音樂會的事上更有自信了。

嘗試與舞團及劇團的合作演出,體驗與樂團不同的表演工作,感觸良多。

楊曉恩與張哲嘉、彭郁雯、程杰、林偉中一起同台演出

經由朋友的介紹,幾年前我開始跟踢踏舞團「舞工廠」與劇團「沙丁龐客劇團」一起搭配演出。過去我多半是跟音樂圈的人一起共事,所以這樣的嘗試,讓我感到很新鮮有趣,藉此也能讓我將在美國所學的配樂及本身的演奏能力得以發揮且學以致用。為了幫舞團跟劇團配樂,我有時會利用他們採排時先去攝影及討論,然後根據每個場景再進行編曲與配樂。在現場演出時,大部分是跟其他人一起合奏,不過曾有一齣劇「一個人的晚餐」,只有一位女小丑演獨角戲,而我是負責在旁邊現場與演員做互動式的 Live 演奏,台上就只有我跟她兩個人,算是比較特別的配樂方式。這齣戲後來還到法國的亞維儂藝術節上演出,我也藉著這個機會到亞維儂一面演出、一面看了來自世界各地各種不同文化不同風格甚至不同類型的藝術演出,受益良多。

雖然舞者、演員跟我們一樣都是從事藝文方面的工作,不過在行事風格以及對於工作的態度上卻有很大的不同。音樂家的演奏生命一般而言比舞者長遠,另外學習音樂的人口也比較多,所以就算不加入樂團,一個人照樣能夠開班授課或開音樂會等,相對的我們較少看到一個人獨自開班教授舞蹈或戲劇。或許是這樣的原因,一般說來,舞、劇團的團員比樂團更要求要有凝聚力,他們為了要有一個完美的演出,背後需投注相當大量的人力、物力與心力,我從這些舞團及劇團的團隊中學習到積極、正面且有效率的工作方式。而且,他們為了理想以及對藝術工作的熱情,義無反顧地投入其中,也令我十分感動!

今後關於樂團舉辦音樂會,發行個人專輯以及其他音樂相關活動的計劃。

薩克斯風嘉年華同樂會

我所參與的樂團之一變形蟲爵士樂團,於去年舉辦了2010 年度音樂會「樂活巴西」,獲得很多爵士樂迷的迴響,因此接下來我們已計畫將階段性地舉辦音樂會,像是跟探戈結合或是跟古巴有關的爵士音樂會,作成拉丁三部曲。 至於我其他參與的樂團,未來也都有發行音樂專輯的計畫,甚至我也打算錄製自己的個人專輯。另外預定今年5月,將於ASC舉辦第三屆的「薩克斯風嘉年華會」。過去兩屆吸引了眾多來自全台各地、喜歡薩克斯風的樂迷們參與,今年活動的內容一樣有薩克斯風同樂會,將邀請網友們上台演出,以及樂器跳蚤市場,晚上還有精彩的爵士音樂會,節目十分豐富緊湊,屆時也請舊雨新知大家前來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