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長笛大師班諾德、阿蘭柯、葛拉夫來台系列報導

十月份由新象藝術中心主辦的第二屆國際長笛藝術節,邀請了三位鼎鼎有名的國際大師,分別是: 法國長笛家班諾德(Philippe Bernold)、芬蘭籍長笛家阿蘭柯(Petri Alanko)以及長笛泰斗葛拉夫(Peter Lukas Graf),其中葛拉夫同時也是Yamaha 的長笛代言人。Yamaha 藉此難得的機會與新象的樊曼儂老師合作,邀請三位長笛大師於ASC舉辦了共7場的大師班及講座。許多國內長笛老師如:主辦者樊曼儂老師、安德石夫婦、莊清霖老師、黃貞瑛老師、林薏蕙老師、林姿瑩老師、陳雅菁老師、陳惠湄老師、林仁斌老師…等等皆親自到場參與,同時動員自己的學生,一同前來共襄盛舉,可說是長笛界的一大盛事。這次Yamaha ASC 這次很榮幸有機會與新象合作此次第二屆長笛國際藝術節,拉近了與各界老師的距離,讓ASC與長笛樂界更加緊密結合,並提供最好的服務。

班諾德長笛大師班講座

阿蘭柯長笛大師班講座

法國長笛家班諾德(Philippe Bernold)被譽為當代法國長笛學派的掌門人,1987年以27歲的年齡榮獲朗帕爾國際長笛大賽首獎,是第一位獲得這個榮耀的法國人。目前擔任法國國立里昂高等音樂學院、巴黎高等音樂學院長笛教授,也定期在法國尼斯與日本京都舉辦大師班,延續他對長笛的熱情與專業。班諾德大師人熱情親切,大師班上課的時候也都先讚美每位學生的優點,開朗的笑容讓每位學生都放鬆了下來,課程中雖然有黃貞瑛老師當翻譯,他仍盡量以緩慢簡單的英文和學生溝通,讓學生們可以直接了解大師所想要傳達的訊息,無論是上台接受指導者或是台下的聽眾都獲益良多,學習到許多寶貴演奏方法。對於Yamaha ASC整體環境,班諾德更是讚不絕口,不僅空間寬敞明亮,服務人員親切,提供的咖啡點心又好吃,是過去的大師班中令他感覺最舒服的一場。原來在其他國家,主辦單位為了節省活動經費,常常將大師班或講座辦在狹小擁擠的地下室,因此對ASC的一切都滿意至極。

第一次來到台灣的芬蘭籍長笛家阿蘭柯(Petri Alanko),是1989年神戶長笛大賽與1990年慕尼黑國際音樂大賽雙料首獎得 主。阿蘭柯以少見的冷靜清澈風格,擔任芬蘭廣播交響樂團長笛首席,並以扎實的演出功力擄獲無數樂迷。阿蘭柯大師個人風格則如其音樂一般,為人內斂安靜,不多說綴字,但在上大師班時,大師時而站在學生旁邊,時而坐在台下聆聽,清楚分析每一位學生的演奏,清楚明確地指出優缺點,讓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到最多菁華。

長笛泰斗-葛拉夫

葛拉夫長笛講座

今年已經81歲的長笛泰斗葛拉夫(Peter Lukas Graf),這次活動中我們都戲稱他為葛爺爺。葛拉夫大師在20世紀與朗帕爾、尼可萊齊名,共領風騷數十年,但在兩位大師分別過世與退出舞台後,目前僅剩他仍在舞台上演出,聲名不墜,常獲聘為國際大賽的主審,並獲頒美國長笛協會的終身成就獎。葛拉夫在21歲時以伊貝爾(Ibert)長笛協奏曲唱片震驚樂壇,隨後,又在慕尼黑國際音樂比賽中榮獲第一名,建立起大師地位,多年來維持超高水平的演出功力,堪稱當代樂壇的奇葩。葛拉夫除了在演奏生涯上的成就外,也在教學理論獲得非凡成就。

學長笛的人都一定聽過莫札特不喜歡長笛的這個傳聞,然而葛拉夫大師,這次是特別針對莫札特的長笛作品特地為大眾作一番解說。大師準備了許多譜例,依照莫札特作曲習慣及風格,細細解說每個版本的優點缺點,以及他所建議的詮釋方法。短短一小節中,大師細細品味每一個音符和符號,這個音是依著前個音該連、該斷,裝飾音該如何表達,哪首曲子的第幾小節又有例外等鉅細靡遺,讓我們見識到大師為何得以為大師。

儘管葛拉夫大師目前已為全世界公認德高望重的長笛界泰斗,為了此次短短兩小時的講座,他親自準備五六頁的講稿,提供給負責翻譯的林姿瑩老師及工作人員,他說畢竟英文不是他的母語,有了講稿他希望聽眾們就能完全了解他想表達些什麼。活動開始前他甚至要求工作人員與他"彩排"講座,確認正式開始時電腦操作一切無誤…等等小事他都力求完美,深深被其敬業精神所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