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薩克斯風音樂家 蔡佳修

蔡佳修 (Tsai,Chia-Hsiu)現為Yamaha薩克斯風代言人,使用型號為YAS-875EXG。現為愛樂薩克斯風室內樂團團長,任教於國立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東吳大學、實踐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及淡江中學等音樂科系。演奏足跡遍及比利時、美國芝加哥、賓州、亞歷桑那卅、莫斯科、加拿大、日本濱淞及中國西安等地。
1995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隨後獲美國獎學金赴美主修薩克斯風演奏。
2000年獲得美國Bowling Green 州立大學薩克斯風演奏碩士學位。
2001年日本濱松國際管樂研習營中獲選為“新人賞”2008年出版個人首張創作專輯「愛情勿語」….專輯概念是以「愛情」為主題,透過薩克斯風唯美浪漫的音色與聲線,取代了以往流行歌曲中的人聲,期待以純粹的樂音帶給人最單純深切的感動。
師承劉榮義、賴勇、黃貞華、John Ingle、Jean-Marie、Londeix、John Sampen、須川展也等人。

謙和的態度及親切的笑容,是很多人對蔡佳修的印象,私下不多話的他,卻是一聊起薩克斯風就會滔滔不絕,對於教學更充滿了熱誠與使命感。小時候的他希望長大後能成為科學家,但後卻走上音樂這條路,讓我們透過以下的訪談,一起來認識這位熱愛薩克斯風的音樂人。

接觸到薩克斯風其實是一個機緣,因為當初是被學校選上進入管樂隊吹奏薩克斯風。後來因課業的壓力,停止了小提琴的學習,然而從國中到高中一直是學校的管樂團成員,所以薩克斯風的練習就沒有間斷。後來上了大學,參加台大管樂團及幼獅管樂團,對音樂的熱愛及薩克斯風的著迷與日俱增,一天練習八小時以上更是常有的事。
畢業後為了薩克斯風出國深造,當時其實家人並不贊成,後來是因為我申請到獎學金,才獲得他們的首肯。小時候夢想成為科學家的我,萬萬沒想到這一生會成為音樂人,並且和薩克斯風結下不解之緣。薩克斯風這項樂器可呈現的音樂很多元,它可以表現得很纖細,但也可以很陽剛、狂野,特別是出國留學後,讓我的聽覺及視野大開眼界,了解到薩克斯風能夠如此無窮地展現其極限與技術,讓我對它更情有獨鍾。

蔡佳修與須川老師合影

我在大四的時候,上過須川老師的大師班,當時只是上課的學生之一,所以他對我只有模糊的印象。直到1999年我去比利時參加了薩克斯風世界大賽,當時OtisMurphy和我都是參賽者,須川及Fourmeau擔任評審,在那次比賽之後跟他們慢慢熟絡了起來,後來2001年到日本濱松參加Band Clinic,正式拜師學藝,拿到當年須川班的"新人賞"後,與須川老師之間的互動更為頻繁,也就越來越熟悉了。
須川老師是一位成功的音樂家,他影響我的不只是在音樂層面上,甚至人生規劃及對大環境的責任等都有很大的啟發! 記得2000年在剛回國時舉辦的一些個人音樂會,由於音樂會中我嘗試了很多新的國人作品跟現代樂的曲子,因此後來聽到許多批評的聲音,例如"聽不懂","不好聽"等等。

甚至聽眾會認為我只會製造一些奇怪的聲音,不去吹奏大家喜歡、聽得懂的音樂,或是跟印象中好聽的薩克斯風音樂有很大的出入!而剛開始也沒有找到理想的教職,只能教一些很初階的課程,其實在當時是覺得有些氣餒的!在國外學了很多的知識、技術及自己的一些心得體驗無法與國內同好及學子們分享。

後來須川老師安慰我說,不論是教育或是聽眾的接受、欣賞音樂的能力,都需要長時間培養,循序漸進!他也指出日本音樂的大環境也是如此!慢慢改變,吸收然後才形成現在的狀態!還記得他告訴我:他在畢業後的十年間也很辛苦,經常從事許多免費、迎合大眾的演出,剛開始他也覺得很沮喪,只能等待機會。但後來他的工作機會慢慢多了,表演機會也增加後,他慢慢在那些演出中加入一些自己想要突破與嘗試的音樂去刺激聽眾,培養聽眾, 要更有耐心及毅力,這番話著實給了我很大的鼓勵和啟發!

現在須川不僅是國際知名的演奏家,每年有高達90場的演出!更可貴的是在薩克斯風的曲目中,有很多很棒甚至具歷史性意義的作品是提獻給他,由他首演的。須川認為演奏者跟一般聽眾想要聽的音樂及欣賞的角度並不盡相同,所以他認為音樂家要盡可能去取得平衡,也必須具備長期堅持的耐心與包容力,去接納各式各樣的音樂和聽眾,如同扮演拓荒者一樣,勢必會受到一些衝擊或阻力,而我們卻要堅持下去、把握並創造機會!

這張專輯裡所收錄的是近一年來的作品,製作的動機其實是源自於大學時參加Yamaha舉辦的熱門音樂大賽。當時參加的樂團是屬"Fusion"風,一種融合搖滾跟爵士的音樂風格。整張CD的企畫製作,是由當初和我一起玩樂團的電吉他手王孟倫(王丰)來負責。如今他已經是位知名的音樂製作人,當時我們共同的夢想,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製作一張創作專輯。
雖然十多年前就有這樣的夢想,但相隔多年直到今天才實現了這個夢想,然而我認為現在的自己才算成熟,能夠把人生的經歷放入作品中; 而每一首曲子,如同在敘述著一個個故事,透過音樂及畫面呈現出來。
創作這張專輯,除了從中去整理自己以外,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創作"本身的意義與價值!堅持創作才是另一種音樂生命的延續與動力!同時希望它能有拋磚引玉的效果,希望能透過創作專輯本身能吸引更多喜愛薩克斯風的樂迷來支持我們。
接下來想嘗試加入佛朗明哥(Flamenco)等音樂的元素作為創作題材,去呈現更豐富的音樂面貌及內涵!另外也期待更多的愛好者能加入這個音樂大家族!

我認為學習薩克斯風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勤練習,再有天份的人也需要多練習才能熟練。針對學習者的建議主要可分為兩方面,首先要找到專業的老師,不論是古典或是爵士;另外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程度的教材並培養有效率的練習方法。此外多聽音樂多思考及吸收知識才能有長足的進步。
在許多成功的演奏家身上,我也看到了一種非常重要的特質就是—謙虛。因為一旦我們不能面對自己的缺點的時,就很可能停止進步了,如此也不能欣賞別的音樂家的好,這其實是很糟糕的!音樂人應該更要有包容及接納的心胸,才能欣賞更多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呈現的美。

薩克斯風暑期研習營創辦至今已邁入第九屆(在SARS那年停辦),每次想到自己以前在台灣學習時的辛苦及不足,就會有一種使命感。總希望能夠盡自己的一份心力,讓在臺灣學習薩克斯風的人能有很棒的環境及專業師資。
國外也有很多暑期營,但都要花費很多的金錢,食宿也都是問題。有鑑於此,每一屆的薩克斯風研習營我們都會邀請國外的名師來台,為的是讓學生不用花大筆出國留學的費用,也一樣可以接受國外名師的指導。更盼望透過這樣的方式,刺激整個薩克斯風教育質的成長,並提升演奏的水平,這也是舉辦研習營重要的目的之一。
在此也要特別感謝Yamaha,從第一屆至今不間斷地提供協助,這亦是支持我們堅持下去的一股重要動力。當初許多曾參與研習營的學員,如今也已經歸國成為年輕優秀的薩克斯風老師。這些過去的耕耘已可以慢慢看見成果,相信是更多後進及愛好者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