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rry Mullen

Biography

Larry Mullen

小時後,瑪努曾短暫學過芭蕾舞,7歲學鋼琴,13歲開始學鼓。15歲時,他花4年的時間在音樂學校攻讀古典樂器和有音調敲擊樂器。因為在校成績良好,所以獲得古典學院邀聘,但最後他仍選擇朝打鼓的方向發展。剛開始,他以演奏爵士與融合爵士為主,但卻總因為身為打擊樂手的敏感度,而不自覺地接觸鼓樂。的確,多年來,瑪努演奏了許多古巴與非洲打擊樂和鼓樂。最後終於成為巴黎當地非常成功的鼓手,並因此引來彼得蓋布瑞爾(Peter Gabriel)的貝斯手東尼列文(Tony Levin)的注意。從此,他的人生有了戲劇化的改變。

瑪努是個敏感、有自我風格而且有文化涵養的人,完全迥異於一般大眾對狂放鼓手的粗淺印象。他將創新的打擊元素帶入重要搖滾專輯,加入水鈸、鈸顫音和擊點裝飾音。出來的效果,在不失去氣勢的情況下,創造一種有活力且不斷變換的質感。他的鼓樂還能讓聽者跟著用力搖擺,就像他在布瑞爾的狂賣單曲”大鎚(Sledgehammer)”的表現。他也會在適當的時候,演奏法國定音鼓握棒技巧的thumbs-up,亦是一種非洲式打鼓方式。他還經常在自己的鼓組上做鼓邊敲擊 –提醒自己記住那段玩拉丁鼓的日子 – 這也為他獨特音色增添另一種面向。

將這些精心雕琢的標誌合起來,就能為當代優秀詞曲創作人,如史汀(Sting), 瓊妮蜜雪兒(Joni Mitchell), 羅比羅布森(Robbie Robertson)與瓊艾瑪崔汀(Joan Armatrading)等的作品注入新曙光。許多他參與錄製頂尖音樂家專輯已被列為經典,例如史汀(Sting)的”靈魂枷鎖(The Soul Cages)”以及瓊艾瑪崔汀(Joan Armatrading)的”心與花兒(Hearts and Flowers)”。有一陣子,似乎走到哪都可以發現馬努的蹤影。因此,他在2000年復出參與史汀(Sting)巡演,宣傳新專輯”嶄新的一天(Brand New Day)”前,不可避免地抽出很多時間暫時休息一陣子。現在,瑪努的履歷表上有一長串不同風格的音樂家,包括麥克麥當勞(Michael Macdonald), 頭腦簡單樂團(Simple Minds), 險峻海峽合唱團(Dire Straits),比吉斯 (The Bee Gees), 驚懼之淚(Tears for Fear), 多莉•艾莫絲(Tori Amos), 崔西查普曼(Tracy Chapman), 吉普賽國王合唱團(The Gypsy Kings), 尤蘇安多爾(Youssou N’Dour), 艾爾.迪.米歐拉(Al Dimeola), 楊‧葛柏瑞克(Jan Garbarek)以及喬沙翠亞尼(Joe Satriani)。

來自愛爾蘭首都都柏林,賴瑞一開始學的是鋼琴,不久,9歲時,他決定棄鋼琴,改學打鼓。一開始,他只是想按照自己的方式來演奏音樂,因此也就不那麼專注於學習擊鼓與花俏技巧。在都柏林山頂教堂綜合制學校(Mount Temple Comprehensive School)就讀時,賴瑞貼了一張”徵樂手”的公告,促成U2的成軍。當時他才15歲,把幫人除草賺到的錢省下來,買了自己的第一套鼓組。

不久,他的樂團不再演奏滾石樂團的歌曲,受到70年代晚期龐克音樂的直率特質影響,他開始嘗試寫歌。到了1979年,樂團的自我特色已然成形,也開始受到注目。

跟大部分年輕鼓手一樣,賴瑞也是從花俏風格開始,再慢慢去蕪存菁,展現出今日的精實力道。簡單,是帶有一種欺瞞的藝術 - 寬闊而勇猛的演奏可傳遍最大型巨蛋場地 – 而賴瑞與U2在這方面都是箇中高手。他們比其他任何樂團都還了解這一點。賴瑞的演出總帶著戲劇張力空間,其中帶有傳統愛爾蘭音樂元素、旋律優美的賽爾特風格和他年輕時的樂旗隊音樂。

賴瑞與U2的大成功也要歸因於他們願意不斷試驗與冒險的嘗試不同鼓聲與整體製作。他們在80年代不斷地挑戰舞台搖滾極限,創造屬於他們自己不容錯辨的音色 – 即搖滾樂與技巧的特殊結合。與他們一起合作的製作人與技師包括布萊恩伊諾(Brian Eno), 丹尼拉諾斯(Daniel Lanois)以及洪流( Flood),一起合作的專輯有 難忘之火(The Unforgettable Fire) 到約書亞樹(The Joshua Tree), 呵護寶貝(Achtung Baby), Zooropa以及2000年的無法遺忘(All That You Can’t Leave Behind) (馬上獲得4項格萊美獎)。賴瑞樂於擁抱科技,搭配使用循環樂節與音效樣本,是讓U2始終保有前衛搖滾特色的原因。由目前賴瑞主演的最新單曲MV “電子風暴(Electrical Storm)”看來,U2可一點都沒有放慢腳步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