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eno 背後蘊含的故事
穿越時空熱情的傳承 — Xeno 系列小號的演進史
一些產品產生深遠的影響,實際上改變了整個世界。這就 是大家所說的「劃時代」的產品。1990 年首次推出時,Xeno 系列小號就是此類產品的最佳範例,並持續將視野擴大並與演奏小號的演奏家共同成長,朝完美音樂表現的最終目標前進。
本身也是小號手的設計師懷抱著理念和熱情,在追求完美 聲音的路上,始終與每個演奏家相知相惜。經過重複試錯的過程,Yamaha 的設計師嘗試縮小兩者間微小的差距。經過漫長的長時間淬鍊,設計師和演奏家蘊含的精髓盡在「Xeno 系列」。
在努力追趕並超越來自歐美的樂器製造商的同時,Yamaha 的設計師與演奏家,在小號產品不斷演進的同時,一步一步的建立彌足珍貴的關係。這是設計師們發掘小號精髓,尋求其中蘊含的真實性,同時致力透過革命性的改變帶來創新,並在過程中成就不凡,進而形塑無與倫比的世界觀的精采故事。
小號在所有銅管樂器中的音調最高,展現驚人的勝利凱旋聲。「僅僅吹奏小號仍不足以發出美麗的聲音。樂手的嘴型、姿勢、呼吸方式以及無數其他因素都會影響發出的聲音。而且由於樂手的情緒會直接反映在發出的聲音,所以即使一個音符也具備感動聽眾的力量。」Kenzo Kawasaki 說,他 1966 年 18 歲那年加入 Nippon Gakki Co., Ltd.(現為 Yamaha Corporation)的 42 年以來就致力於 Yamaha 小號的製作,直到 2008 年退休。
第一章:Schilke 的理念在Yamaha扎根

Kenzo Kawasaki
Yamaha 於 1963 年開始接觸管樂器業務。早在1930 年,管理業務的 Nippon Band Instruments Co., Ltd. (Nikkan)就 開始努力精進改良產品。當時擔任 Yamaha 總裁的 Genichi Kawakami 堅稱:「如果我們要開始涉足這項業務,就要努力在全球迅速佔領領先地位」,並將 Nikkan 的設計師導入 Yamaha,全心致力於從事管樂器的研究與生產。三年後的 1966 年,Yamaha 發布首款管樂器 YTR-1 小號。當時正是新時代的序幕,此時 Kawasaki 加入該公司陣容。
當時,Nikkan 連適當的設計藍圖都缺乏,而該公司僅仰賴 工匠的經驗,並以海外產品作為參考依據。Kawakami 社長下令「依據國外的技術顧問指導,解決任何缺失」。1966 年的夏天,公司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前成員 Renold Schilke 簽署技術援助合約,當時他正經營一家位於芝加哥的小號製造公司。 當時從國外引進專家合作仍屬劃時代的創舉。
Schilke 於同年 10 月首次造訪日本,之後的 16 年間,他每 年兩次造訪 Yamaha 管樂器工廠,直到他去世為止。Schilke 小號因其均衡的音調和精準的活塞而備受讚譽,而 Schilke 致力於將此等工藝的精髓注入 Yamaha 管樂器。

Schilke 檢查卡成為 Yamaha 銅管樂器製造的基礎。正面 寫下 Schilke 的名言:「優質的樂器是最強的推銷員。」「檢查是最重要的步驟。」和「機器不是製造樂器的主角;他們只是協助我們製造樂器。」
Schilke 訪問日本期間,進行詳盡的檢查,以確保確實按照 他的指示製造樂器。這些檢查既嚴格且毫不馬虎。為了在製造現場落實 Schilke 的每項建議,Kawasaki 和其他公司打造出袖珍型 Schilke 檢查卡,其中包括製造過程中每個步驟的詳細重點。現場主管始終隨身攜帶這些卡片,以拚盡全力,展現絕佳工藝,進而滿足 Schilke 對品質嚴格的要求。Schilke 提供技術支援的一年後,該公司在芝加哥的樂器展上首次展示 Yamaha 小號,驚艷了整個美國市場。
在此期間,設計師、原型創作者和製造人員都滿懷製作優 質產品的渴望。「我們簽訂合約時,時年 56 歲的 Schilke 先生相信只有 Yamaha 才能持續致力於開發優質產品,但對於自己公司這樣規模而言要這樣開發產品卻是困難重重,於是乎他將畢生所學毫無保留交給了我們。」Kawasaki 解釋道。Schilke 說,最強的銷售員就是優質產品本身,正是這種信念確定了 Yamaha 管樂器製造的未來。
Schilke 還擁有廣泛的同儕人脈。這讓 Yamaha 可就近利用 歐洲和美國樂手的測試和評估,進而逐漸開始在市場上贏得尊重。

Schilke 在豐岡工廠進行品質檢查,而 Kawasaki(右)則在旁關注(197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