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ip Wells Woods

Biography

Philip Wells Woods

伍茲的中音第一把薩克斯風是他叔叔留給他的,他也是到12歲才開始認真學習薩克斯風。伍茲不斷在當地邊接演出邊學習薩克斯風,直到1948年搬到紐約才停止。搬到紐約後,伍茲進入曼哈頓音樂學院,拜師藍尼崔斯塔諾(Lennie Tristano)。之後,伍茲又進入茱莉亞音樂學院就讀,主修單簧管。他曾與許多知名音樂家合作,其中包含查理班奈特(Charlie Barnet) (1954)、吉米雷尼( Jimmy Raney )(1955)、喬治威林頓(George Wallington)、迪吉葛拉斯皮樂團( the Dizzy Gillespie Orchestra)、巴迪瑞奇( Buddy Rich) (1958-59), 崑西瓊斯(Quincy Jones) (1959-61) 以及班尼古德曼( Benny Goodman )(參與 BG知名的 1962 蘇維埃巡演)等音樂家。但自1955年起,他大都帶著自己的樂團四處表演,包括與中音薩克斯風手秦奎爾(Gene Quill)在50年代組成在當地頗富盛名的”Phil & Quill”樂團。(秦奎爾在50年代跟已逝大師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前妻-Chan結婚,後來成為歌手金姆帕克(Kim Parker)的繼父。而秦奎爾雖然有時也會因為他對咆勃爵士樂奠定的出色表現而被視為”新鳥The New Bird”,但他的音樂卻未給人有抄襲帕克的感覺。菲爾伍茲活躍於60年代的許多音樂場合,不論是參與班尼卡特(Benny Carter)的經典專輯Further Definition、參與成軍不久就解散的瑟德斯孟克九重奏的歐洲巡演、和參與如騙子(The Hustler )以及春光乍現( Blow Up) 等電影原聲帶的錄製。伍茲一直都對爵士樂教學很有興趣(雖然他堅信學習爵士樂最好方法就是不斷演出與旅行),1964-67年夏季,他在賓州有開辦藝術營。後來因為對美國爵士樂壇感到失望,伍茲於1968年遷居法國。接下來數年,伍茲組成一個相當前衛的樂團-The European Rhythm Machine – 走前衛曲風,成員有鋼琴手喬治古茲(George Gruntz)。雖然對伍茲來說,這個樂團對他的咆勃爵士樂人生來說,雖然算是繞路了,但他們的作品以現今的標準聽起來,還是那麼清新與振奮人心。1972年,他回到美國,跟鍵盤手皮特羅賓森(Peter Robinson)組成了不受好評的電音樂團。

1973年,伍茲與鋼琴手麥克米粒歐(Mike Melillo)、貝斯手史帝夫吉爾摩(Steve Gilmore)、鼓手比爾古溫(Bill Goodwin)以及吉他手哈利李漢(Harry Leahey)共組一個相當受歡迎的五重奏。他們的專輯 – Live at the Showboat – 正式宣告該樂團成立,時至今日,就算經過幾次成員汰換,仍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1978年,在吉他手李漢脫團後,該團自此變成菲爾伍茲四重奏(Phil Woods Quartet)直到小號手湯姆哈瑞爾(Tom Harrell)加入(1983-89)。後來哈瑞爾也脫團了,而他的位置由低音號手哈爾庫克(1989-92)與小號手布萊恩林區( Brian Lynch )相繼頂替。自從鋼琴手麥克米粒歐(Mike Melillo)在1980年脫團自立門戶後,該樂團先後找來哈爾蓋普(Hal Galper )(1980-90)、吉姆麥克尼利(Jim McNeely )(1990-95) 以及比爾夏拉普(Bill Charlap)擔任鋼琴手。吉爾摩與古溫兩位是從創團至今都未曾離開伍茲的團員。伍茲的樂團不單只演奏咆勃爵士曲目,他們自也有一套演出曲目。他們會不斷的嘗試,並在堅持自己原有的風格之餘,不斷拓展自己的其他可能性。